|
|
|
大年初七,新的一年祝工作順利,前“兔”似錦!时间:2023-01-28 就業是頭等民生大事、穩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穩就業事關廣大家庭生計,為了穩定和擴大就業,過去這一年出臺了哪些政策?本網帶你看。新的一年,祝工作順利,前“兔”似錦! 穩崗!保市場主體穩就業 對特困行業階段性緩繳社保費! ●將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實施范圍,在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基礎上,再增加汽車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17個其他特困行業。 ●自2022年9月起,根據本地區受疫情影響情況和社會保險基金狀況,進一步擴大緩繳政策實施范圍,覆蓋本地區所有受疫情影響較大、生產經營困難的中小微企業、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事業單位及各類社會組織。 ●緩繳擴圍行業所屬困難企業可申請緩繳三項社保費的單位繳費部分。其中,養老保險費緩繳實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傷、失業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一年。 ●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到期后,可允許企業在2023年底前采取分期或逐月等方式補繳緩繳的社會保險費。補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顯著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符合條件的地區可從60%提至最高90%,全面推廣“免申即享”經辦模式。 ●全面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引導企業優先留用脫貧人口,對失業的優先提供轉崗服務,幫助盡快實現再就業。 支持勞動者技能提升! ●允許地方再拿出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 ●將實施留工培訓補助地區,由失業保險金結余備付24個月放寬到18個月。 ●圍繞市場急需緊缺工種,為有意愿外出農民工開展針對性技能培訓、安全知識培訓,大力開展新職業新業態培訓,鼓勵支持獲得技能等級證書。積極推進鄉村建設所需的農業農村本地人才技能培訓,為不愿外出農民工提供種養殖等各類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和其它涉農技術培訓,培養一批農業農村高技能人才和鄉村工匠。 截至2022年11月底,共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1162億元,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留工培訓補助資金743億元,發放就業補助資金903億元,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定崗位。 拓崗!拓寬就業渠道 @高校畢業生 ●支持中小微企業更多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 ●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指導企業規范發布招聘信息,推進公開招聘。 ●結合實施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戰略,適應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需要,統籌用好各方資源,挖掘基層就業社保、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等就業機會。 ●社區專職工作崗位出現空缺要優先招用或拿出一定數量專門招用高校畢業生。 ●繼續實施“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合理確定招募規模。 ●2022年和2023年要繼續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高校畢業生的規模。 ●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在2022年12月31日前可實施中小學、幼兒園、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先上崗、再考證”階段性措施。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持續組織公費師范生專場招聘活動,通過優先利用空編接收等辦法,保障符合就業條件的公費師范生有編有崗,全部落實任教學校,嚴禁“有編不補”。 ●完善社會組織吸納就業政策,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引導社會組織發揮動員社會力量、鏈接各方資源、提供專業服務等方面優勢,助力開發就業崗位、拓展就業空間、提供就業服務。有序組織高校大學生到社會組織開展就業對接、實習實踐、志愿服務、社會公益等活動,提高高校畢業生到社會組織及其會員單位、理事單位就業的積極性。 @零工人員 ●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免費提供零工供需對接;對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培訓,給予培訓補貼和培訓期間生活補貼。 ●建立零工人員分級服務機制,對待工時間長、低收入家庭、殘疾等大齡和困難零工人員加強就業幫扶,對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按規定開展個性化就業援助。 ●優化零工服務,加大零工信息歸集推介力度,建立“即時快招”服務機制,動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優質高效的專業服務。 @農村勞動力 ●拓寬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渠道。 ●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和符合進度要求等前提下,按照“應用盡用、能用盡用”的原則,盡可能多地通過實施以工代賑幫助當地群眾就近務工實現就業增收。 ●依托縣域特色農副產品、文化旅游等資源,積極開發適合農村留守人員特點和需求的就業崗位。 就業幫扶!加大救助幫扶力度 @高校畢業生 ●將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青年納入擴崗補助。 ●聚焦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殘疾和較長時間未就業的畢業生,開展結對幫扶,制定“一人一檔”“一生一策”幫扶措施,優先推薦崗位、優先落實政策、優先組織培訓見習。 ●免除2022年及以前年度畢業生2022年應償還的國家助學貸款利息,免息資金由國家財政承擔;本金可申請延期1年償還,不計復利。畢業生因疫情影響2022年未及時還款的,不影響征信。 @就業困難人員 ●健全就業援助制度,暢通線上線下失業登記渠道,及時將就業困難人員納入援助范圍。開展就業援助月等專項活動,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運用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依托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聚焦未就業和就業不穩的脫貧人口,建立就業幫扶臺賬。 ●全面落實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制度,加強大齡勞動者就業幫扶和權益維護,扎實做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等,確保困難群眾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統籌用好現有公益性崗位,促進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就業創業。 ●對失業保險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對因疫情影響暫時失業、未參保的困難人員,給予臨時救助。 ●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3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未納入低保范圍的,經本人申請,由務工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創業!催生更多市場主體帶就業 @初創企業 ●對符合條件的初創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繼續發放最高2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并由財政貼息。 ●地方政府要拿出資金,幫助孵化基地降低初創企業場地租金等費用。 @高校畢業生 ●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稅費減免等政策,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載體要安排30%左右的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提供。 @返鄉農民工 ●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聚焦農民工能力短板、產業特點和創業階段,強化培訓、資金、場地、用工、營銷等扶持,助力返鄉創業項目更好發展。 ●推動創業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場地安排、一次性創業補貼等政策“打包辦”“提速辦”,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培育、孵化、加速等創業扶持。 @其他群體 ●支持就業困難人員創業,鼓勵發展夜經濟、后備箱經濟等特色經營,引導其創辦投資少、風險小的創業項目。 ●加強對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區域、行業的財政和金融支持,中央財政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安排400億元,推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將符合條件的新市民納入創業擔保貸款扶持范圍。 ●創業擔保貸款人因疫情遇困的,可展期1年還款。 服務助力!優化、強化就業保障 簡化優化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手續! ●從2023年起,不再發放就業報到證,取消就業報到證補辦、改派手續,不再將就業報到證作為辦理高校畢業生招聘錄用、落戶、檔案接收轉遞等手續的必需材料。 ●對外科、內科、胸透X線片等基本健康體檢項目,高校畢業生近6個月內已在合規醫療機構進行體檢的,用人單位應當認可其結果,原則上不得要求其重復體檢,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對延遲離校的畢業生,延長報到入職、檔案轉遞、落戶辦理時限。 ●取消畢業生到人才服務機構報到手續,可憑學歷證書、勞動合同等直接落戶。 強化靈活就業人員保障和服務! ●允許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依托國家統一平臺參保登記,提升社保繳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等便利度。 ●依法保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嚴肅查處逃避用工主體責任、拖欠薪酬等問題,實施好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強化農民工就業服務保障! ●允許失業農民工在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失業登記,同等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基本公共就業服務,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促進盡快實現轉崗就業。 ●持續深化推進根治欠薪,暢通線上線下維權渠道,依法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違法問題,加大勞動爭議處理力度,努力做到案結事了。 保障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 ●依法維護新冠肺炎康復者就業權益。嚴禁用人單位發布或委托發布含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歷史陽性等歧視性內容的招聘信息。嚴禁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以曾經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為由,拒絕招(聘)用新冠肺炎康復者。嚴禁用人單位在勞動者入職和用工過程中對新冠肺炎康復者實施就業歧視。嚴禁用人單位隨意違法辭退、解聘新冠肺炎康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