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id="lft5f"><nobr id="lft5f"><noframes id="lft5f">
<dl id="lft5f"><delect id="lft5f"><meter id="lft5f"></meter></delect></dl>
<video id="lft5f"></video>
<dl id="lft5f"><i id="lft5f"></i></dl>
<dl id="lft5f"></dl><dl id="lft5f"></dl><video id="lft5f"><i id="lft5f"></i></video><dl id="lft5f"></dl>
<dl id="lft5f"><i id="lft5f"></i></dl><dl id="lft5f"><delect id="lft5f"></delect></dl>
<nobr id="lft5f"><video id="lft5f"></video></nobr><dl id="lft5f"></dl>
<dl id="lft5f"></dl><video id="lft5f"><i id="lft5f"></i></video><video id="lft5f"></video>
<dl id="lft5f"></dl>
<video id="lft5f"></video>
<dl id="lft5f"><font id="lft5f"><meter id="lft5f"></meter></font></dl><dl id="lft5f"><delect id="lft5f"><font id="lft5f"></font></delect></dl><dl id="lft5f"><delect id="lft5f"></delect></dl>
首頁 >> 暢游天下 >>景點介紹 >> 古今北岳縱橫談:渾源天峰嶺與曲陽大茂山
旅游飲食
更多
详细内容

古今北岳縱橫談:渾源天峰嶺與曲陽大茂山

时间:2023-05-29     作者:辛志林   阅读

    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五大名山,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如今的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渾源縣,主峰名為天峰嶺。在五大名山中,恒山是最低調、存在感最不強的一座名山。之所以如此,被定為北岳時間是重要原因。

    事實上,渾源恒山歷史悠久,西漢初年,就建有寺廟,到了明、清時,就已經有了規模很大的寺廟群居,有“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被人們稱為“恒山十八景”。但作為五岳的成員,恒山的歷史最短,明清的時候它才躋身五岳行列,而歷史上的北岳一直是保定市曲陽縣的大茂山。從漢到清初的1700年的漫長時光里,大茂山都有帝王封禪祭祀。到了明朝中后期,渾源恒山的地位不斷提高,明末改渾源天峰嶺為北岳,但因為爭議較大,改封后一直未舉行祭祀,當時的大茂山繼續保持恒山地位,于是出現了恒山之爭。一直到了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順治批準“移祀北岳于渾源”,這才最終奠定了渾源恒山北岳的地位。

t016df674f30d85ad50.jpg

    如果把曲陽大茂山稱為“古北岳恒山”的話,則現在的渾源恒山,只能被稱為“新北岳恒山”。正是由于渾源恒山的地位確立時間較晚,因而在人文歷史上與其它四岳相比就差了一截。同時,雖然北岳已改,但古北岳仍然有很多人士祭祀。始建于北魏時期的曲陽縣北岳廟,為歷代帝王臣民祭祀之地,如今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入選了4A級風景區名單,一直到現在仍然香火不斷。其實,古今之北岳,各有其獨特之處,下面就古今之北岳分別作個簡要介紹,和大家一起來領略古今北岳各自的魅力。

    先從古北岳說起。說到古北岳,首先要說北岳廟。北岳廟,漢稱北岳祠,唐稱北岳安天王廟,宋稱北岳安天元圣帝廟,元稱北岳安天大貞元圣帝廟,到明時去掉歷代所加封號,改稱為北岳廟。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北魏景明、正始年間(公元500~512年),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以前,北岳廟一直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場所。北岳廟南北長542米,東西寬321米,總占地面積為17398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380萬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呈坐北朝南的“田”字形,采用的是以中軸線為主,兩廂對稱的傳統建筑形式。其規制由南往北原有建筑依次是:登岳橋、神門、牌坊、朝岳門、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德寧之殿、后宅門、望岳亭。德寧之殿為廟內主體建筑,往西有西昭福門、西進祿門、直至城西門;往東有東昭福門、東進祿門、大門、牌坊。此外,還存有碑樓、碑亭等數處,散建于中軸線兩側,F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遺址和德寧之殿等,兩側還有一些碑亭。

2b72d7a9a2884493a69064e091acdd58.jpeg

    北岳廟是一座內涵豐厚的文化藝術殿堂,集古建、繪畫、書法、石雕、定瓷等藝術于一身。北岳廟內現藏有碑刻、石雕、經幢、壁畫等較多文物。

    碑刻:北岳廟內存有碑、碣、經幢200多通,并建有碑廊、碑樓,是河北省最大的碑群之一。碑刻內容多為歷代重修北岳廟的記載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從書法藝術上講,真、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均有。碑刻中最早的北魏和平三年(公元462年)刻制,其他有“大唐定州北岳恒山靈廟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廟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廟之碑”、“蘇軾詩詞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詔碑”等。飛石殿遺址東側保留有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浙人樊獻科所書“飛石”碑,西側有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曲陽縣知事、沈陽李經正的“飛石殿遺址”碑。北岳廟碑刻對研究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書法藝術的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壁畫:北岳廟最為壯觀的是德寧之殿內的壁畫,殿內東、西兩壁有高大的壁畫,高6.5米,長17.6米,有唐代畫圣吳道子所畫的“天宮圖”,北山墻背后繪有巨幅彩色壁畫“北岳恒山神出巡圖”,壁畫高8米,長27米,東西兩側壁畫各高8米,長18米,壁畫總面積為504平方米。壁畫內容:東壁畫為《云行雨施》,繪有眾多天神、地祗,興云布雨,普降甘霖,為民造福的形象,最大的人物高達3.3米;西壁畫為《萬國咸寧》,畫的是眾天神勝利完成興云布雨的任務后偃旗息鼓、得勝回宮的情景。西壁的天神(鐘馗)是全幅壁畫之精華所在,肌肉粗健、相貌猙獰、橫槍倒戈、騰空飛奔。兩壁畫共有人物73人,眾多人物形象無一雷同。德寧之殿內的壁畫,其道教題材的風格承襲了唐代畫家吳道子的畫風,是藝術價值較高的壁畫珍品。

    石雕:北岳廟石雕藏品有佛像、人物、動物、經幢等,尤以西漢石虎、北魏石獅、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燈、唐代石佛、笑和尚、金代經幢,刀工變化細膩,線條清晰流暢。

    此外,北岳廟內建有博物館,建筑風格為古典式四合院,共設青銅陶器、定窯瓷器、石刻造像等三個展室,展出文物精品200多件。博物館內門柱上均刻有書法名人題寫的楹聯。德寧之殿檐下懸掛元世祖忽必烈親筆題書的“德寧之殿”匾額。

    了解古北岳,不能不了解大茂山。曲陽大茂山就是古北岳恒山。史書明確記載,恒山在曲陽縣西北,主峰大茂山。建于曲陽縣的那座北岳廟,是歷代帝王遙祭北岳恒山即大茂山的岳廟。借天時地利之便,歷史上大茂山曾建有許多廟宇,現山頂仍存有奶奶廟。如今的唐縣大茂山是一座森林公園,有數以百計的自然景觀。大茂山野生植物眾多,一年四季月月有花開,適宜游覽、休閑、避暑和野生植物考察。

500_ChcCRFv84FeAN2FjAADYFVt4iQ0164.jpg

    大茂山森林公園地處保定市唐縣西北75公里處,被譽為“華北碧珠”。大茂山又名神仙山,是巍巍太行的主峰之一,海拔1898米,雄居于保定阜平、唐縣、淶源三縣交界處。這里林濤云海,翠峰聳立,樹密草豐,響泉飛瀑。有南方山林的秀姿,有北方草原的野趣,有黃山云海,有南岳云霧,是一個入伏不見暑的清涼世界。大茂山原始森林郁郁蔥蔥,遮天蔽日,腳下蜿蜒小路被橫生的灌木擠得模糊不清。越往上爬,山勢越險,山林越密,腳下云來如霧,林海生煙。兩萬多畝山林中,有油松、白樺、山榆、白楊、翠柏、山杏、核桃等多種林木。濃陰下,有人參、靈芝等中草藥千余種,黃楊球、野山茶等千姿百態的野花點綴其間,狍子、黃羊、小山貓的身影忽隱忽現。大茂山有數以百計的天然景觀。北溝山泉汩汩,溪水瀑布隨處可見。南端有一眼黃龍洞,洞中碧水常年不斷。頂峰南側有數百畝的開闊地,碧草如毯,是十足的草原風光。如遇下雨,雨后在山頂遙看升騰的云霧,猶如置身仙境。每逢冬春,山頂積雪數日不化,“恒山積雪”成為著名的唐縣古八景之一。除觀光外,因大茂山野生植物眾多,還適宜野生植物考察。

    大茂山乃唐河支流通天河的發源地,山內泉水汩汩,流水潺潺,高山瀑布飛流直下,霧氣蒸騰,十分壯觀。石人溝內的溪流,清澈見底,成群結隊的魚兒往來嬉游,即可休憩觀賞,又可持竿垂釣。嚴冬時節,山峰多為積雪覆蓋,至五月份才融化。春季游覽,山頂白雪皚皚,山下流水淙淙,山間山花爛漫。此時的大茂山,既展示著嚴冬雪峰的晶瑩與肅穆,又流淌著春天的柔情與溫馨。置身其間,深感神受,是一種奇妙無比的享受。

    大茂山不僅具有山清水秀之神韻,更有雄偉奇險之氣勢。大茂山由20多座山峰組成,站在崖頂,就可看到那峰連峰,峰擁峰,峰壓峰,峰峰爭先的壯觀景象。其主峰太乙峰,似群峰之祖,爺爺峰、奶奶峰、媳婦峰、母子峰、貞女峰諸峰環列,登峰極目遠眺,天地蒼茫,那連綿起伏的群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漸漸遠去。在群山之中,隱藏著很多極具觀賞價值的天然洞穴。在云遮霧障的西坡絕壁上,有神秘莫測的黃龍洞和黑龍洞,洞穴幽深彎曲,洞內有洞,洞內碧水常年不斷。這里還隱藏著被稱為無底洞的幾十座洞穴,都是天然形成的,深不見底。還有那些奇峰異石和附會著美麗傳說的石景,如石人溝、長壽石、老佛石堂、菩薩山、棒槌山等,也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t014cb0ab3303efa41d.jpg

    說完古北岳恒山大茂山,再來說說現在的新北岳恒山。北岳恒山是五岳中較為特殊的一座山,廣義的恒山,或稱恒山山脈,是山西省大同市東南部、河北省張家口市南部,桑干河、滹沱河之間一系列山峰的總稱,大致西南~東北走向延伸,東西長近300公里左右,南北寬80公里左右,最高峰為山陰縣、應縣邊界處的饅頭山,海拔2426米,比天峰嶺還高400米。狹義的恒山,即所謂“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岳等,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其主峰和最高峰均為天峰嶺。渾源的北岳恒山是重要的道教發祥地,被稱為道家三十六洞天的“第五小洞天”,三茅真君、張果老、張三豐等歷代道教名家曾在這里修行,因此在恒山的前山留下了許多道教廟觀,這里是人文景點最集中的地方,人文遺跡是恒山最大的看點。恒山的主要精華景點有懸空寺、飛石窟、會仙府、千佛嶺景區、恒山松、金龍峽、琴棋臺、天峰嶺、白龍王堂等。

    懸空寺:恒山最著名的景點,建于北魏時期,建筑風格獨特,凌空構建,遠望若隱若現,素有“人間仙境”之稱,是我國僅存的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寺廟,在國內有很大的名氣,很多游客慕名而來。唐代大詩人李白游覽懸空寺,盛贊其險絕,并且留下“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嘆其為“天下巨觀”,美國《時代》周刊將其列為世界十大最奇險建筑之一。

u=1904052630,3319837696&fm=173&app=25&f=JPEG.jpg

    飛石窟:位于飛石峰上,三面環壁,一面洞開如門,窟內建有北岳寢宮和后土夫人廟。

    會仙府:位于會仙崖半山腰,是一個天然巖窟,窟內依崖建廟,是恒山最早的仙道居住之地,四周崖壁上刻滿了歷代摩崖題刻,尤其是明代的“天地大觀”“壁立萬仞”題刻,字跡剛勁灑脫, 非常壯觀。

    千佛嶺景區:一千佛嶺為恒山支脈,在天峰嶺正南偏西約25公里處。這里,一個個清秀多姿的孤峰排列有致,一叢叢吐翠滴玉的松柏遍布山谷,一片片奇花異草披滿峰頭崖畔,珍禽鳴唱林間枝頭,異獸出沒不定。既是北國風光,又融江南景色,真可謂一處得天獨厚的人間仙境。嶺上烏龜石、駱駝石等奇跡生動有趣。

    恒山松:風格別致,形狀奇特。其中,有四株形狀奇特的唐代古松,人稱這為“四大夫格”。這四株古松,根部懸于石外,緊抓巖石,傲然挺立,氣勢不凡,別具風格。

    金龍峽:居于天峰嶺和翠屏峰之間,峽谷幽深,峭壁側立,石夾青天,最窄處不足三丈。這里是古往今來的絕塞天險,交通要沖。

    琴棋臺:會仙府西北有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巖石,臺平如砥,臺上殘棋一局,臺巖上刻“琴棋臺”三個大字。琴棋臺除留有歷代文人題詩外,臺畔峭壁上還刻有“悟道仙蹤”,“一局爛柯”,“斗北一柱”,“仙山顯岳”,“石壁凌云”等題刻。

w700d1q75cms.jpg

    天峰嶺:為恒山的頂峰,為典型的版畫式斷層山,上邊有一塊刻著海拔2016.1米的石碑屹立在那里,這個高度在五岳里僅次于華山,天峰嶺層巒疊嶂,有"人天北柱"、"絕塞名山"之譽。

   白龍王堂:是恒陰唯一的一片較為開闊的綠色平臺,由于岳陰非常陡立,日照不易,生態環境良好,林木茂密,松柏蒼翠。

    綜上所述,古今北岳之風采可見一斑。同時,我們也可從中了解到古今之北岳恒山有割不斷的歷史淵源。中華大地山川錦繡,古今之北岳恒山,也各以其相同和不同的特色而受到人們的青睞。而今渾源恒山和曲陽大茂山都在景區建設方面不斷完善,道路修建、景區開發以及加強管理穩步推進,正以新的風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最新评论
請先登錄才能進行回復登錄
技术支持: 創和全網營銷 | 管理登录
seo seo
亚洲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手机在线看片无码中文字幕,久久精品国产动漫3d一区,日韩无砖专区一中文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