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淺談“隱性饑餓”的表現、危害和應對方法时间:2023-07-18 人體保持健康不僅需要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等大量營養素,還需要18種微量礦物元素(鐵、鋅、硒、碘、鉀、鈉、氯、銅、錳、鈷、鉬、鉻、氟、錫、硅、磷、釩、鎳),以及9種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2,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B6,生物素,葉酸,泛酸,煙酸,維生素C)和4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K)共計13種維生素。而維生素和礦物質不足,是一種人體一時難以感覺到的狀態,因此很容易被忽視,但如果忽視的話就會影響人體的健康。人體長期缺乏某種維生素及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的狀況,就會出現各種健康問題,最終導致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將這一現象稱為“隱性饑餓”。下面就和大家交流一下“隱性饑餓”的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隱性饑餓” 饑餓,分為顯性饑餓和隱性饑餓。顯性饑餓可以通過“吃飽”解決,而隱性饑餓需要通過“吃對,吃好”才能解決!半[性饑餓”是指機體由于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同時又存在其他營養成分過度攝入,從而產生隱蔽性營養需求的饑餓癥狀!半[性饑餓”是一種因為無法保證正常營養成分吸收而導致的饑餓癥狀。簡言之,“隱性饑餓”就是人體內微量營養素(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膳食中缺乏維生素、礦物質,是導致慢性病的重要原因,70%的慢性病都和“隱性饑餓”相關。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全球現有約20億人正遭受“隱性饑餓”的困擾,而我國約占3億人,“隱性饑餓”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被稱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老年群體由于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是容易出現“隱性饑餓”的重點人群。 二、“隱性饑餓”的表現 隱性饑餓主要是指兩大類營養素的缺失,一類是維生素,一類是礦物質。最常見的隱性饑餓包括缺鐵、缺碘、缺鋅、缺硒、缺乏維生素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失可引起多種疾病,即使難以察覺的輕度缺乏,也會影響人們的智力水平、勞動能力和身體免疫力。由于“隱性饑餓”存在個體差異,其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1、缺鈣 鈣離子可以使神經興奮,缺鈣會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導致腿腳抽筋、腰酸背疼、渾身無力等。 2、缺碘 人體缺碘可能會出現身體乏力、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智力下降等癥狀。缺碘還會造成呆小癥,表現為人長不高和智力損失。 3、缺鐵 鐵是幫助體內制造紅血球細胞的重要元素,人體缺鐵,一是會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血紅細胞減少,容易誘發缺鐵性貧血;二是會影響免疫細胞的合成,攜氧能力降低,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同時降低人的注意力;三是會影響內分泌功能,導致身體發育不良。 4、缺鋅 鋅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參與體內各種酶、激素的合成活動,保證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促進智力發育、增強人體免疫力。身體長期缺鋅會使免疫力下降,引起味覺及食欲變差,身體攝取營養的功能降低,從而影響身體發育;還會導致傷口和潰瘍的愈合速度變慢。 5、缺硒 硒是人體中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在人體中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解除重金屬之毒、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調解酶的活性以及調節內分泌、調節血脂、調節免疫功能的作用。人體中如果出現硒缺乏可能會出現脫發、脫甲、皮膚干枯、渾身乏力、神經系統變化、抵抗力下降,甚至能夠引起心臟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免疫功能障礙等疾病。硒是種抗氧化營養素,對心臟健康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缺硒可直接導致的疾病有40多種,間接導致的疾病有400多種。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腎病、癌癥、老年癡呆癥、系統性硬化病、眼部疾病、病毒性疾病、呼吸消化系統疾病以及過敏性疾病、前列腺疾病等都與缺硒有關。 6、缺維生素A 維生素A缺乏會影響免疫系統,使機體對流感、麻疹等病毒的抵抗力變差。另外,視神經也會受影響,暗適應能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倦、干澀,嚴重的可導致夜盲癥,甚至失明。還會造成兒童發育遲緩,智力下降。 7、缺維生素B1 維生素B1攝入不足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憂郁以及失眠、健忘。 8、缺乏維生素B2 可導致黏膜方面的疾病,容易口腔潰瘍、口角糜爛、裂口、出血等。 9、缺維生素C 容易口腔潰瘍、牙齦出血、感冒。 10、缺維生素A、E 皮膚干燥粗糙,沒有光澤。 11、缺維生素D 會出現骨頭痛、手足抽搐、肌肉衰弱和沮喪感,常見的佝僂病、骨質疏松、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都與其相關。 三、“隱性饑餓”的危害 一是會誘發慢性疾病,F代醫學發現,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癥、肥胖癥等都與人體營養元素攝取的不均衡有關。如果長時間處于隱性饑餓的狀態下,就會誘發慢性疾病。 二是對智力、體力造成影響和傷害。無論缺那種營養素,都會對人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只是表現形式和嚴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三是影響生活質量。隱性饑餓引起的殘疾和疾病,除了要花錢看病給國家和家庭造成經濟損失外,還會因失去或喪失勞動能力而減少生活收入,進而影響到自己及家庭的生活質量。 四、“隱形饑餓”如何應對 1、根據自身情況補充營養 不同地區、不同習慣的人,需要補充的營養素是有差異的,因此在進行膳食補充之前可以先進行檢查,看看自己究竟缺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對癥下藥。 2、日常膳食補充 體內礦物質來源途徑主要是外源性,包括食物和水,但由于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極微,因此主要來源于各類食物,所以平時需要均衡飲食,不挑食,合理搭配主食、蔬菜、水果等。確保谷類、薯類、蔬菜、水果、畜禽肉、魚蝦類、蛋類、奶類、豆類的充分、均衡攝入,并控制油、鹽食用量。 3、重點補充四類食物 膳食中奶類、豆類制品、粗糧、水產品這四類食物要重點補充。奶類和豆類制品富含優質蛋白;粗糧富含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水產品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維生素A、鈣、磷、鎂、鐵、鋅、脂肪酸等,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 4、注意烹調方式 蔬菜選擇先洗后切,多用清炒、蒸煮、涼拌的低溫烹調方式,以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營養。而且要少油少鹽,過度烹飪會使食物中維生素C大量流失。 5、利用膳食補充劑 在特殊情況下,食物無法滿足營養所需,可根據醫師建議,適量通過膳食補充劑補充,營養素補充劑被公認為是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選用營養保健品,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是預防因“隱性饑餓”引發營養缺乏病、降低慢性病風險的有效劃算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購買營養保健品一定要確保安全,避免副作用或安全性無法確定的問題。同時一定要購買有效成份含量或濃度適合的營養保健品。如今市場上有些強化某些微量營養素的食品,比如加鐵醬油、添加B族維生素的谷物早餐,可酌情食用。 6、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吸煙、飲酒、熬夜、反復減肥、缺乏運動等不健康生活習慣,也會造成體內微量營養素缺乏,應盡早摒棄。做到不抽煙、喝酒,多運動,以促進人體吸收養分,減少營養的流失。 注:(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