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定故事】時代鼓手“戰斗者”时间:2023-08-25 作為詩歌創作的一種新形式,號稱文藝輕騎兵的墻頭詩,在抗日戰爭中充分發揮了團結人民,教育人民,鼓舞斗志,打擊敵人的重大作用。而這激昂鏗鏘的有力武器,是和田間同志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如影隨形,密不可分。 田間原名童天鑒,7歲開始詩 歌創作,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詩 集《未明集》。“八•一三”他 由上海抵武漢,奮筆疾書,寫出 了他的成名作抒情長詩《給戰斗 者》,以催人上陣、奮殺敵寇的 號角之聲撼動了整個詩壇。 1938年,田間到晉東南參加八路軍西北戰地服務團,任戰地記者。不久,北上延安,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了使詩歌服務于抗戰,他和柯俊平等同志一起醞釀發起了街頭詩運動。很快,根據 地路旁的巖石、村莊的墻頭、房舍的墻壁,都寫滿了一首首醒目的街頭詩。其間,田間同志的《假如我們不去打仗》的詩傳單,也傳遍了前線和后方,點燃了人們心中的火炬,呼喚著人們的覺醒和抗爭。原詩這樣寫道: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 1938年底,田間同志作為戰地記者隨“西戰團”經過長途跋涉,來到晉察冀邊區。不久,街頭詩的創作,很快由少數幾個詩人擴大到廣大群眾,男女老幼都來寫街頭詩,在社 會各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熱潮。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發表街頭詩,除了《抗敵報》的副刊《海燕》夕卜,還有許多石印、油印刊。詩的小冊子除了《糧食》街頭詩集外,1939年上 半年出版的不下20種。田間同志熱情高漲,經常深入前線,敏銳地觀察和深刻地感受抗日 軍民的生活,他幾乎是邊打仗邊寫詩。 生活給他以靈感,戰斗賦予他激情。他的詩遍布戰壕、山崖、墻壁,數不勝數,為動員群眾、鼓舞軍民抗戰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晉察冀通訊社成立之后,田間同志被調去做戰地記者。他先后采訪參加了陳莊殲滅 戰的賀龍部隊,很快寫出了短詩《山中》,栩栩如生地描述了賀龍將軍的神采和風姿。他還經歷了著名的黃土嶺戰役。這次戰役打死了日軍名將之花獨立第二混成旅團長阿部規秀 中將,成績卓著,大快人心。田間同志隨即創作了長詩《名將錄》之一《馬上取花》,詩中歌頌了我指揮員的智慧和戰士們的英勇頑強。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傳達以后,為了響應“到群眾中去”的號 召,1943年后,田間同志開始到基層從事黨委和群眾工作。農村革命熱潮和實際工作的鍛 煉,使他的思想熱情發生了較為深刻的變化,他的詩歌創作隨之有了新的進展和新的高 度,取得了更大的豐收!犊箲鹪姵贰度止谛恪贰囤s車傳》(第一部)等著名詩篇,展 示了他的豐碩成果。這些作品內容充實,語言生動,蕩漾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散發著晉察 冀泥土的清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田間同志歷任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河北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河北省文聯名譽主席等職。工作之余仍潛心創作。一生共出版了30多部著作,為中國新詩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大眾化、戰斗化、生動、雄渾,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探索精神。有許多詩篇被翻譯介紹到國外,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 |